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海龙解析传播学:如何快速进入专业学习与系统认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海龙解析传播学:如何快速进入专业学习与系统认知
在现今的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仿佛都成了监控摄像头。尽管传播学的研究技术进步迅速,但人的基本本性却变化不多。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播学究竟经历了哪些变革,又面临了哪些挑战?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发朋友圈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这些行为背后,与人们的社交需求和心理影响密切相关。如今,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人们又认为它将重塑社交和生活方式。例如,在宣传中,人们被描绘成在元宇宙中可以体验虚拟社交和工作。
在现今的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仿佛都成了监控摄像头。尽管传播学的研究技术进步迅速,但人的基本本性却变化不多。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播学究竟经历了哪些变革,又面临了哪些挑战?
发朋友圈背后的原因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发朋友圈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从技巧上讲,我们可以学到不少发圈的方法,然而,其背后的心理动因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有些人发朋友圈是为了寻求关注,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记录生活点滴。这些行为背后,与人们的社交需求和心理影响密切相关。从心理角度来看,发朋友圈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共鸣,而点赞的数量则往往能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社会效应同样重要。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分享个人经历已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比如,同学聚会结束后,人们往往会发朋友圈来记录,这反映出集体的归属感。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而分享行为也常常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不参与发圈可能会被视为与群体格格不入。
大众传播理论边界
原传播理论在阐述大众传播规律方面仍具参考价值,但对其边界的界定需要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传播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互联网的初期阶段,90年代,信息传播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传播理论的一些核心观点在网络用户参与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特点。然而,原本的单向接收模式已转变为多方互动,因此理论的适用范围也需要相应拓宽。例如,口碑传播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其覆盖范围和传播速度都远超以往。
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主流媒体,而现在新媒体崛起,传播途径变多,传播者也更加分散。以自媒体为例,个人创作的作品能吸引众多粉丝,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报道。因此,我们需要对旧有理论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进行重新定义,以便更好地解释现代传播现象。
媒介与时代话语
新媒介问世时,推广者总会夸赞其具有划时代意义,能解决诸多问题。以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初期为例,人们以为网络能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消除各种障碍。然而,随后人们发现网络也引发了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等问题。如今,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人们又认为它将重塑社交和生活方式。例如,在宣传中,人们被描绘成在元宇宙中可以体验虚拟社交和工作。
在实际推进新媒介的过程中,新问题时常浮现。网络使得信息变得公开且易于获取,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隐患。而元宇宙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又遭遇了技术挑战和伦理争议。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宣传就过分夸大新媒介的能力,而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评估其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
传播学的现实错觉
现在有一种看法,觉得传播学变得热门,许多人想通过它来提升自己的媒体能力。但也有人觉得,使用媒体无需学习,自己就能掌握。这种想法是媒体带来的误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只要会用手机刷信息、发视频,就等于懂得了媒体。但实际上,这仅仅是表面的操作。
这种误解带来的影响很严重。若不懂得传播的基本原理,很容易被错误信息所迷惑。众多谣言之所以能在网络上迅速扩散,正是由于人们只停留在表面认知上。大家看到吸引人的标题就盲目转发,很少去思考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这种误解,意识到掌握传播知识的重要性。
传播学的反思方向
传播学者需审视自身是否真正解答了公众的疑问,以及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在研究层面,以往的研究路径过于依赖传统方法,导致研究未能与大众需求紧密结合。以某些学术研究为例,它们过分强调理论模型,却忽略了实际案例的重要性。例如,在研究社交网络传播时,所采用的模型虽然复杂,却与实际生活现象缺乏紧密联系。
在与民众交流方面,科普工作做得不足。众多科研成果采用专业术语表达,使得普通大众难以理解。这就像传播学中的经典著作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如同天书一般。我们需要将复杂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公众能够理解这些研究与自身生活的关联。
理论学习的正确方法
学习理论不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定义,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原始语境。特别是对非专业学习者来说,必须清晰地解释基础知识。传播学领域有许多复杂概念,比如“传播效果”和“意见领袖”,单纯记忆这些概念往往难以真正领会。我们应当从理论的提出者视角出发,仿照拉扎斯菲尔德进行伊里调查,研究选举中的传播效果,并据此提出类似“两级传播”的理论。
研究背景让我们知晓概念形成之由。董晨宇所推《社交媒体简史》以叙事方式讲述媒体演变,使我们认识到社交媒体非新兴事物。从历史视角审视,可更深刻地把握传播现象的实质。
遇到难题了,大家觉得如何让传播学的发现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如果你有自己的见解,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