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与传播学奠基人的生平与贡献
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与传播学奠基人的生平与贡献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年06月12日—1961年04月16日),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项目起源
战后,霍夫兰及其同事重返耶鲁大学。他们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创建了耶鲁传播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专注于态度转变的研究。那时,社会正忙于战后重建,人们的态度和观念亟需重塑。这项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并为后续的传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耶鲁,他们利用基金会提供的资金和资源,开始了创新性的研究。当时,将心理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想法尚属少见,他们敢于尝试,希望揭开态度转变的秘密。
研究影响力
罗杰斯觉得霍夫兰的研究让传播研究开始关注传播对社会的影响。用态度变化来衡量传播的社会效果变得很重要。比如在广告传播领域,人们通过观察消费者态度的变化来评价广告的成效。
麦奎尔,霍夫兰的追随者,他估算每年大约有1000篇关于说服的研究论文问世。在这些论文中,常常能发现霍夫兰的影响。这表明霍夫兰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在说服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
对传播理论的贡献
霍夫兰等人启动了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先河。自上世纪起,他们的研究便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指引。他们以严格的实验和细致的分析,全面探讨了影响态度变化的多种因素。
这同样是大批传播理论重要成就的根源。在随后的传播策略和效果评估研究中,都基于他们关于态度转变的研究成果。比如在新闻传播领域,为了提升传播效果,我们常常需要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
否定“子弹论”
研究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具有条件和复杂性,有力反驳了早期的“子弹论”观点。“子弹论”以为传播如同子弹击中靶心般迅速见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政治宣传领域,即便传播手段强大,受众的态度也不会轻易被操控。
实验与实例表明,传播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诸如传播环境、受众个体差异等。这一发现使人们对传播效果有了更为科学的理解,摒弃了对“子弹论”的盲目信仰。
影响说服效果因素
霍夫兰发现,说服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说服者和信息传播者尤为关键。说服者的信誉和专业水平对说服效果有显著影响。通常,专家的意见比一般人的更容易被采纳。
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说服力的实用建议。比如,在设计信息时,要关注受众的实际需求。这些观点为传播学中关于“可说服性”这一核心议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分类与概念
霍夫兰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传播者、传播信息、受众以及受众的反应。研究传播者时,主要探讨其特征和影响力;分析传播信息时,重点在内容和呈现方式;研究受众时,关注其特点;至于反应研究,则是观察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研究还引入了几个关键理念,包括信任度、对宣传的抵御力、恐惧感诉求以及睡眠质量等。这些理念后来成为了研究的基础,众多学者围绕这些点对大众传播及说服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
霍夫兰的研究在现今的数字传播时代,对咱们还有多深的启发?来给这篇文章点个赞,转发一下!你有什么想法,就在评论区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