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期目录: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相关内容
2025年第1期目录: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相关内容
《国际新闻界》2025年第1期目录,苏涛,述评,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国际新闻界
202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涵盖了许多分支学科。在《2025年第1期目录》里,本期内容着重介绍了那一年的研究动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的窗口。
新闻学研究综述
《国际新闻界》的课题组对2024年度我国新闻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这一年里,新闻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实现了新的发展,学者们主要关注了媒体生态环境变化对新闻制作与传播机制所产生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新闻工作者和研究者们提供了众多有益的资料,这些资料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洞察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以及舆论引导的效果。
传播学研究总结
《国际新闻界》杂志的传播学年度综述课题组,对2024年度的传播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领域相当广泛,涵盖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个方面。在这一年中,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由新媒介技术引起的传播变革等话题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传播学理论的进步,还加速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为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指明了清晰的道路。
新媒体研究述评
苏涛和彭兰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播领域的现象以及人类所遇到的新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途径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虚假信息等新的挑战。他们的研究对于帮助我们认识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应对新出现的挑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邓绍根和强若琳正致力于研究2024年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这一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核心指导思想,在新兴媒体环境中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去年,研究者们紧密关注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核心和实践准则进行了细致研究,这对于指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作用。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陈昱坤和张慧瑜就华北版《新华日报》采用的游击办报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一研究对于构建新闻传播学的独立理论体系具有显著价值。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游击办报方式彰显了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改革精神。这种方式所积累的经验和策略,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以及传承和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研究论文亮点
研究论文中同样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周敏等人通过开展眼动实验,对新闻图片对认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共情的“视觉锚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杰等人则将目光投向微信的“已读延回”功能,分析了我国数字时代断连现象以及差序格局的变迁。时伟和黄文昕则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一带一路”议题的媒体间互动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研究成果。
浏览完这份关于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目录内容之后,您可能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研究方向的新动态?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同时也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推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