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习

全国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众传播和媒介理论这类观念,在信息量激增的当今社会,既吸引眼球也引发讨论,它们深刻改变着我们获取资讯的途径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方向,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究这些内容。

大众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借助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大众媒介来实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是这类媒介的典型代表,报刊历史较为悠久,能够刊登详尽的报道,广播可以随时收听,很适合利用零碎时间,电视画面生动形象,覆盖的观众数量多,网络传播效率高,影响范围也很大,这些媒介能够使信息迅速传送到众多人群中去。

补偿性媒介观点

莱文森,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理论。根据他的看法,后续出现的媒介是为了修正先前媒介在功能上的固有缺陷。例如,互联网解决了传统媒体在互动性方面的短板,让用户有机会随时表达自己的看法;短视频平台则弥补了长视频时间较长的缺点,满足了人们快速了解资讯的要求。

意见领袖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分析1940年美国大选,识别出了意见传播者,这些人会主动向他人传递信息,并融入个人看法。在科技界,一些有影响力的博主会发布电子产品分析,对购买选择产生作用;在时尚界,知名人士的穿着选择能够带动流行趋势。

麦克卢汉理论

麦克卢汉提出了创新的研究视角,将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本身视为产生广泛社会效应的驱动力。他主张新兴媒介能够引发社会文明形态与历史进程的变革,尽管观点存在争议,却展现了理论的深刻内涵。然而,他的理论在表达方式和逻辑严密性上有所欠缺,论述时偶尔显得不够清晰。

新闻专业主义困境

新闻工作的严谨态度正在受到媒介逐利风潮的冲击。当前,某些媒体单位为了赚取关注度与经济收益,过分迁就观众的偏好,导致新闻报道变得肤浅且失去公正性。举例来说,一些娱乐资讯只聚焦于名人私事,不去关注社会现象和公共利益,这种现象正让新闻工作的专业精神遭遇困境。

受众新媒介素养

新媒介素养是人们接触新媒介资讯时,应当具备的挑选、解读、审视、衡量和应对的技能。新媒介资讯往往侧重娱乐、不够深刻,内容有好有坏、真假难分。例如网络时常出现不实消息,读者要是缺少素养,就容易被带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能提升自己的新媒介素养呢?敬请支持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人,并留下看法。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