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核心理论、流派及学术阵地与局限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核心理论、流派及学术阵地与局限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核心理论框架的传播研究学派。该学派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传统,将媒介系统置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结构中进行考察
知道吗,政治经济学派对传播有独特解读,这既带来了新思路,也存在一些缺陷,快一起来了解吧!
核心理论基石
这个理论方向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手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被该理论方向借鉴到传播研究中。他们将传播活动放在社会生产关系的框架下考察,认为传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治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研究视角为分析传播现象提供了新的角度。
实际研究中,专家学者应用这一学说,探究传播行为中的经济条件与政治影响力。比如,解读新闻内容时,他们会审视其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和政治意图,不只关注信息本身,这种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文化批判传承
这一派别的思想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的深刻审视,后者曾严厉指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此基础上,将媒体系统置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他们认为媒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并非中立公正,而是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帮凶。
二十世纪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散播享乐主义观念,其根源在于资本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对此表示反对,他们指出这种现象对民众思想产生的不良后果,提醒人们重视传播途径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双重属性强调
传播活动同时体现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属性。就经济方面而言,传播行业是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组成,媒体组织通过广告、付费订阅等方式赚取收入。从政治角度来说,传播活动能够影响大众的政治看法和具体行为,政府机构也常利用媒体渠道实施舆论调控。
选举期间,美国媒体对新闻的报道方式会影响民众的选择,这表明了信息传播的政治功能。同时,媒体机构为了赚取利润,会根据商业伙伴的要求调整报道角度,这也反映了商业运作的特点。
核心分析维度
核心评估方面包括媒介所有权对信息扩散的决定性作用、受众群体商业利用方式,以及全球融合背景下文化主导地位问题。媒介所有权左右着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方向,比如大型传播集团会按照自身意愿挑选报道内容。
大众传播机构将受众群体当作商品出售给广告主,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也转化成了交易对象,这就是受众资源买卖的运作模式。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表现突出,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通过传播媒介广泛扩散,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两大流派特色
学术思想分成欧洲和北美两大流派,美国流派以达拉斯·斯密塞倡导的“受众资源论”和赫伯特·席勒揭示的文化支配现象著称,斯密塞指出电视等媒介的观众在观赏节目时,不知不觉为商家贡献商业利益,让自身变成可以买卖的资源,席勒则深入剖析了美国文化向世界各地扩散的状况
欧洲学派通过默多克、格尔丁等人的研究,专门研究大众文化现象,他们批评大众文化过于商品化,而且变得非常模式化,认为这种文化形式会使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术阵地与局限
1968年成立的莱斯特大学传播研究中心,是该领域的重要学术机构,在这里,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并且培养了许多该学科的专业人才。
这个派别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怎么关注对传播材料的研究。它把心思主要放在传播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上,却忽视了传播材料自身的特质和内涵。比如说,在评价一部电影时,它通常着重分析电影背后的资金和政治背景,却很少讨论电影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您认为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了解当今媒体环境有何帮助呢?希望您在评论区分享见解,也请给这篇文章点个赞,顺便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