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的形成及确立:探索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阶段?

传播学的形成及确立:探索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阶段?

关于传播学的形成及确立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2页人类的传播活动起源很早,对传播的研究只稍短于传播的历史。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都是传播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传播活动,是跟随着人类文明一同诞生的,然而,将传播当作一门科学去加以开展研究的历史,要短很多,这种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时间差距,恰恰构成了传播学发展的内在张力。

传播研究的萌芽

早期时,那次对传播现象的观察,并非常规地集中出现,而是零散于哲学论述范畴,且同在社会思想范围存在 ,古希腊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于《修辞学》中对说服技巧展开了剖析 ,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着重强调了“名正言顺”这般的沟通原则 ,这些相应思考,虽说没有构建出整体体系 ,但却为后世研究奠定了一定根基 ,直至20世纪初期,伴随大众报刊兴起,随着广播媒体兴起,传播研究才慢慢聚焦 ,1927年时,美国政治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 ,明确划分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 ,进而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相应架构 。

学科奠基之路

传播学得以从其他学科里独立出来,这和几位关键学者的努力分不开,过程如下: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名为《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文档,其中确立了传播研究的三大范畴;同年,拉扎斯菲尔德借助选举研究揭示出人际传播具有的影响力;香农提出信息论,还用数学模型对信息传递过程作出解释;从这些情况能看出,这些成果相互呼应,进而让传播学有了较为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体系。

施拉姆的整合之功

传播学者施拉姆,被誉为“传播学之父” ,他在1949年出版了《大众传播学》 ,首次系统整合了前人研究成果 ,书中把新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熔于一炉构建了完整理论框架 ,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地创建传播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1981年他访问中国将西方传播学引入了亚洲学界。

经验学派的方法论

经验学派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其重视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可观察的传播行为,拉扎斯德菲尔德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运用社会调查法分析选民投票行为,霍夫兰在二战期间开展士兵观影实验,采用控制组比较法测量宣传效果,如此一种实证取向让传播研究脱离纯思辨状态,从而获得可靠的数据支持。

批判学派的视角

批判学派,其代表学派为法兰克福学派,着重聚焦传播背后的权力关系,1944年,阿多诺针对广播音乐怎样消弭批判意识展开此方面分析,1969年,赫尔伯特·席勒揭露大众传媒与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共生关系,该学派不认同价值中立观点,一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传播现象,以揭示意识形态的操纵机制 。

当代发展新趋势

正被数字化技术重塑着传播格局,正被社交媒体打破着传受界限,正被算法推荐重构着信息分发逻辑,2018年欧盟施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用以回应数据隐私问题,传播学研究朝着网络分析转变,又从媒体中心迈向平台生态,这些改变使得研究者既需具备数据分析技能,又要拥有批判反思能力 。

当下,信息处于呈现过载态势的这种情形之中,您觉得传播学最应该首先去研究哪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呢,欢迎分享您的观点,要是觉得本文有价值,请点赞予以支持。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