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习

1997年毕业于郑大电气学院之人的丰富经历和成果

1997年毕业于郑大电气学院之人的丰富经历和成果

郑素侠,女,河南永城人,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求学开端

1997年7月,郑素侠从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顺利毕业,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她决定留在母校,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在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她担任了责任编辑的职务。这一阶段,她阅读了众多学术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在编辑工作中,她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工作数年后,郑素侠深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性。于是,她选择在2001年7月至2004年9月期间,回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投入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最终,她成功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开始在传播领域展露头角。

院校调整

2005年6月,郑素侠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选择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这一转变让她能更集中精力在传播领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同行,这对她未来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走进新闻与传播学院,她并未满足于现状。在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期间,她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深造,追求博士学位。经过持续努力,她最终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她在传播领域的知识结构正逐步完善。

研究方向

郑素侠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传播社会学和发展传播学。在这两个领域,她的研究深入且全面。她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状况相结合。以她对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媒介研究为例,这体现了她对弱势群体传播状况的关注。

她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承担了本科生《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此外,她还负责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的教学,助力学生提升理论水平。她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主持项目

郑素侠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成绩显著。她曾出色地领导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个共青团中央关于青少年工作的调研项目,还有一个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主题十分丰富,诸如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提升等众多领域。

她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深入探究,关注了不同群体在传播环境中的真实状况。例如,在研究农民工权益发声的问题上,她详细剖析了大众媒体所承担的作用;至于农村留守儿童媒体素养的教育问题,她强调了参与式传播的必要性,并为此项目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学术论文

郑素侠创作了若干篇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在这些作品中,《参与式传播在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一文特别突出,以河南省原阳县的流动儿童学校为实例,具体阐述了参与式传播如何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在媒介素养方面的技能。

这些文章,包括《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家庭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等,从不同角度对群体与媒体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参考。

著作成果

她在写作方面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的著作,比如《网络时代的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与经验考察》以及《媒介化社会中的农民工:利益表达与媒介素养教育》,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她在学术研究中的深刻见解和丰富成果。

她负责了《网络与新媒体实务》一书的编撰工作,同时也在《网络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担任了副主编。这两本书作为优质教材,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培养网络传播领域的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传播学领域,郑素侠有哪些突出成就?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看法。此外,不妨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再转发一下,让更多人了解她的贡献。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