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导论:传播的四种定义类型解析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导论:传播的四种定义类型解析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导论1、传播的四种定义类型1)共享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共享”信息既是传播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

传播定义之共享说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等人秉持共享说,该学说着重强调传者和受传者会对信息予以分享,戈德提出“传播就是把独有的变为共有的过程”,他将共享视作传播的起始点以及归宿,然而这种说法存有不足之处,它没办法涵盖传播里“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现象,而这些情况在现实交流中并不少见 。

在日常交流当中,我们想要把自身独特的经历分享给朋友,然而对方对这个话题没兴趣,于是拒绝倾听,像这种现象,很难用共享说去解释。

传播定义之交流说

美国学者J. B. 霍本提出了交流说,这个学说关注传播活动的“过程”,它还认为传播是一种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或观念的活动,格伯纳也表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然而这种说法有不足之处,在现实中的某些情形下,交流很难达成,而且传播工具不只有语言这一种符号系统。

请你提供一下需要改写的句子,以便我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传播定义之影响说

美国学者J.露西和G.彼得森倡导影响说,着重指出传者想要对受传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霍夫兰觉得传播是“某个人传递刺激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过程” 。然而这种说法有局限性,它将劝服性视为所有传播活动的特征 。

在市场当中,商家会向顾客推销产品,这么做的目的是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不过,有些传播不是为了劝服,像日常闲聊这种情形,影响说没办法对其作出解释。

传播定义之符号说

美国学者B. 贝雷尔森提出,传播强调的是符号(信息)的流动。贝雷尔森和塞纳指出,运用符号传递信息、思想等的行动或过程叫做传播。它的优势在于抓住了传播的物质载体特征。

发邮件,是借助文字符号传递工作信息,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方式依靠符号,颇为常见。

传播形式与发展

人类传播形式历经多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起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向早期猿人的进化阶段,口语时代起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文字时代起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印刷时代起始于公元450年,大众传播时代起始于19世纪中期,网络传播时代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消息,很快许多人就会知道,这是网络传播引发的变化。

人类传播的飞跃

人类传播有过多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本能传播变为主动传播,这提高了人类交流的主动性,第二次飞跃在4万年前,那时语言诞生,利于复杂思想交流,第三次飞跃于3500年前出现,文字产生,能记录文明并传播知识,第四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飞跃。

印刷术让书籍可以大量复制,信息因此能更广泛地传播,现在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瞬间就能传遍全球。

你更赞同哪一种关于传播的定义,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同时请点赞本文,还要分享本文,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知识!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