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导师进讲堂第45讲:陈晞副教授谈新闻传播实证研究
业界导师进讲堂第45讲:陈晞副教授谈新闻传播实证研究
业界导师进讲堂第45讲: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晞谈新闻传播的实证研究 3月31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陈晞老师应邀走进我院博士研究生课堂《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3月31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陈晞到访我院,为博士研究生们讲解《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主题是“新闻传播的实证研究:思维与方法的偶得”,给2022级博士生们带来了一堂收获颇丰的学术课程。
实证研究内涵
科研活动通过特定途径来了解客观事物,其中性质探究和数量测算是两种主要途径。在新闻传播领域,科研活动可分为发现式、记录式、关联式和预判式四种形式。陈老师这次着重讲解关联式研究,她以负责的国家社科课题为实例,协助学生们形成了对科研活动的初步认知。
因果研究视角
陈老师就《依托自媒体抗疫记忆的国家想象建构机制研究》这一课题,从自身视角剖析了因果研究问题的审视方式。她指出,需要把那些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可感且可以测量的标准。同学们由此领悟到,学术探索不能仅限于口头探讨,务必落实到可执行的具体环节,进而为后续的研究任务,指明了明确的实践路径。
因果研究要点
因果探究着重于各个条件之间的互动情形,而非某个特定要素的细节剖析。研究时,要选定一个中心环节作为出发点,接着往前后扩展,探究它受到哪些因素的作用,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此外,还必须考虑其他起关联或限制作用的方面,这样才能透彻把握事物演变的本质,让大家明白因果分析的精细要求和覆盖范围。
研究方法结合
陈老师认为,在实证研究中,把数量分析和品质分析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各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好处,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研究新闻传播学上的问题,避免只用一种方法可能出现的缺陷,也为同学们展示了严谨的研究方法。
研究立场反思
调查过程中常会受外界干扰,导致对研究方法产生动摇。陈老师提醒学生,不必对研究方法本身提出疑问,而要培养学术上的信任感。定量研究跟定性研究各有用途,无需讨论哪个更优,如此学生就能在挑选研究手段时更清楚。
研究导向建议
学生应该以提问、观察、交流为方向,积极关注学科前沿进展,不必过分关注研究方法本身。这样做能够防止产生思维偏差,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的错误做法。这为同学们的钻研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他们更顺畅地推进学习任务。
大家觉得,在新闻写作的学术探讨中,哪条理论方法最难把握?请在评论区交流,也麻烦支持一下这篇文章,帮忙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