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新闻传播研究产生的影响及变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新闻传播研究产生的影响及变化

关于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的作者刘海龙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受疫情影响,传播研究领域经历了众多变革,新媒体技术对新闻领域的规则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同时也为媒体治理的反思带来了新的观察角度。与此同时,《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一书记录了研究领域的进展与转型,其中包含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疫情颠覆新闻规则

疫情期间,新媒体技术使得众多新闻内容打破了常规限制。众多疫情资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渠道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胜过往。以武汉疫情初期为例,一些自媒体从业者通过短视频记录医院情况,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彰显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促使新闻领域必须适应这些新变化。

传播概念的复兴

单波在文章中建议,病毒等生物以及无生命物体都应被包含在广泛的交流领域内。在信息论的影响下,曾经被忽视的传播交流传统,现在需要被重新拾起。比如,货物运输实际上也是一种传播方式,这一点我们之前并未充分认识到。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非信息传播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传播的本质。

疫情影响传播意义

病毒引发的社交隔阂,促使我们重新考虑人与信息传播之间的联系。在疫情爆发之前,信息的传播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人们可以自如地交流。然而,疫情之下,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受限,传播方式转变为一种更为谨慎的状态。研究者不得不重新定义传播的价值,并评估不同的传播手段是否适宜且有效。

疫情带来思考契机

疫情促使研究者直接聚焦于疫情中的传播现象,包括谣言的扩散和信息真伪的辨别。与此同时,居家隔离使得全球节奏放缓,研究者得以有更多时间对热门话题进行冷静思考。过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往往热衷于追逐新鲜事物,这导致了研究的粗放性。然而,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沉淀和深入探讨核心问题的契机。

知识视角研究增加

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影响下,有关新闻与传播的研究成果,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信息论对于传播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融合多学科的知识,构建起了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如今,从知识的视角进行探究,我们能够发现传播研究的新领域,并且与技术相结合,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传播知识。

编书见证研究发展

编写《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已有数年,每年都能观察到研究主题和风格有所差异。这提醒我们需深入挖掘新理论的背景和源流,以防不假思索地采纳。同时,我们还需将新资源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催生新的见解。尽管新版编书的过程看似平凡,但它却能见证学者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疫情结束之后,传播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焦点和走向?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