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

麦克卢汉生平与学术成就:从文学到媒介研究的传奇人生

麦克卢汉生平与学术成就:从文学到媒介研究的传奇人生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和“媒介是人体延伸”的独到见解。这一观点挑战了语言的极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他没有被传统教条所束缚,深受诗歌的启发。然而,起初他的理论并未在学术界得到认可。麦克卢汉,一位文学研究者,他拥有诗人的想象力。1951年,麦克卢汉发布了他的首部作品《机器新娘》。这些新作品,对于热衷于麦克卢汉理论并致力于深入研究的人来说,是深化理解的重要资料。您对麦克卢汉的哪部作品特别感兴趣?

全文
传播学主要研究方法全解析:新闻学与传播学十四五规划教材推荐

传播学主要研究方法全解析:新闻学与传播学十四五规划教材推荐

研究传播学的技巧对于众多渴望深入探究传播领域的学者来说极为关键,然而,这些方法同样充满了难度。这些方法如同开启传播学宝库的钥匙,却让众多初学者感到难以接近。有的人即便在新媒体上花费时间不多,却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这可能是量化研究所未能充分关注的。然而,质化研究的成果难以像量化研究那样被普遍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它所揭示的是特定条件下的现象,与量化研究所追求的普遍性存在差距。

全文
魔弹论:20世纪20至40年代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解析与代表人物西多尼·罗杰森

魔弹论:20世纪20至40年代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解析与代表人物西多尼·罗杰森

在大众传播的演进过程中,魔弹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个时代,随着媒体迅速传播,人们深受其影响,对媒体的力量感到震惊,进而认为媒体具有无法抗拒的强大魅力。这种将观众看作被动接受者的观点,引发了众多讨论和争议。关于原魔弹论,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魔弹论盛行期间,随着报纸发行量上升、电影成为日常娱乐、广播广泛传播,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人相信媒体具有神奇的影响力。魔弹论存在较大局限。

全文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国际广告策略研究:文化差异与广告表现分析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国际广告策略研究:文化差异与广告表现分析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但文化间的差异也给广告的传播带来了不少难题。广告既要面向全球,又要符合各国文化特点,这种矛盾就像一道难关,亟需我们找到解决的途径。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至关重要,许多广告会选择将产品与家庭幸福相挂钩。在韩国,流行文化对广告的风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广告传播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全文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详解

请注意,有意向申请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的各位同学,该学院实行“申请-考核”的招生方式。下面,我会为大家逐一介绍这一招生流程的细节。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改革博士生招生体系,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申请者需满足《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的各项条件。请登录网络平台完成报名,具体的时间表和步骤请查阅《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指南》。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选拔机制您有疑问吗?

全文
芝加哥学派:超越哈佛耶鲁,曾成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心,对传播学影响深远

芝加哥学派:超越哈佛耶鲁,曾成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心,对传播学影响深远

在学术界的较量中,哈佛与耶鲁享有盛誉,但芝加哥学派独树一帜,被赞誉为“学派兼思想”,它究竟有何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让我们共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乔治·西梅尔,被誉为欧洲社会学的奠基人,对芝加哥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众多学者齐心协力,共同提出了“传播是所有社会活动根本”的理论观点。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领域有何显著成就,是否值得咱们深入研究与学习?

全文
20世纪40 - 60年代盛行的最小效果定律:阐述大众传播媒介有限威力与效果的观点

20世纪40 - 60年代盛行的最小效果定律:阐述大众传播媒介有限威力与效果的观点

20世纪初,魔弹论风行一时,它过分强调大众传媒的威力,认为其具有无法抗拒的强大影响力,但未注意到受众和社会其他因素的能动作用。进入20世纪中叶,传播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有限效果论,旨在弥补魔弹论的不足,并揭示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限制因素。魔弹论将大众传媒视为一种无坚不摧的武器。相对而言,有限效果论更理性地分析,认为传媒影响力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非单一强大力量所能左右。

全文
传播效果研究史:从子弹论到现代传播理论的演变与影响

传播效果研究史:从子弹论到现代传播理论的演变与影响

心理层面的细微变动与整体层面的广泛效应,二者有何差异?不同阶段的效果理论又具备哪些独到之处和重大意义?接下来,我将依次为您详细讲解。早期对传播效果的看法以“子弹论”为主导,这一观点在上世纪初至30年代期间被广泛接受。从40年代到60年代,传播学迈入了有限效果论的新阶段。这一理论对“子弹论”进行了反驳,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和接收者双方互动的产物,接收者是个性鲜明的个体。

全文
2008年传播学理论研究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成果总结与本土化路径探析

2008年传播学理论研究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成果总结与本土化路径探析

传播学魅力非凡,但在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果似乎并不丰厚。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对传播学的研究进行反思,他们改变了提问的角度,将“传播学本土化”的话题转化为问题。这样的做法很有意义,因为在此之前,“传播学本土化”的构建可能存在一些思维上的局限。2008年,有学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对此展开了讨论。

全文
郭庆光教授:新闻传播学专家,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全解析

郭庆光教授:新闻传播学专家,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全解析

郭庆光拥有博士学位,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加入了新闻学院的教学行列。初露锋芒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对学术充满热情,又拥有天赋,很快在新闻传播领域站稳了脚跟,为今后的一系列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那时,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尚未成熟,未来方向模糊不清。郭庆光老师教授了包括《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闻学原理》在内的多门课程。郭庆光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多个关键学科。

全文
精选汽车广告语分析: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广告语深度解析

精选汽车广告语分析: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广告语深度解析

学习广告学,理解其核心观念极为关键,这对于构建稳固的专业基础至关重要。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广告学领域的重点内容。以广告创作为例,需将创意与策划理念相结合,从而制作出有力的广告作品。广告媒体种类繁多,包括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制定广告时间策略时,需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例如在产品新上市阶段增加广告投放量。广告业务中介代理的制度称为广告代理制。

全文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推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推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建设

9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行了“高精尖”培育项目的首场“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次聚会上,众多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准备就“中医药传播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中医药传播学研究”是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中首个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创新项目。

全文
2025 传播学 本站仅作学习交流用途,全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